臺灣的包種茶興於南港,迄今包種茶仍是南港區最主要的產業。目前茶園主要分佈在舊莊街二段的山坡地,栽種的茶樹以青心烏龍為主要品種,是製造包種茶品質最優良的品種。每年本會皆舉辦春、冬季優良包種茶比賽,一方面可互相交流茶農間之製茶技藝,一方面可提高茶葉品質。 茶園周遭種植桂花,每到開花時節,到處是桂香飄溢,近年也常舉辦桂花季活動,吸引市民上山買茶賞花。
清朝光緒十一年(1885年),福建安溪王水錦、魏靜時二氏先後來台,至台北州七星郡大內樟栳寮(今之南港大坑山區),見當地山明水秀、氣溫適合發展茶業;遂在當地積極從事包種茶研製改良,研發”南港式包種茶製法”,並傳授鄉人,為台灣包種茶有規模之始。 之後又有包種茶產製研究中心在南港設立,每年定期舉辦講習會全台各茶區亦多選派弟子前來研習受教,使南港蔚成台灣包種茶研製之重鎮。
包種茶小典故
關於包種茶名稱之由來,據《南港誌》紀載,其源可追朔至一百五十餘年前,來自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的製茶專家王義程,仿效武夷岩茶的製法製作茶葉,並將成品以方形的毛邊紙內外兩層相襯,包裝成長方形的四方包,包外再蓋上茶名及行號印章,此即為包種茶名稱的由來。近年,由於包裝技術的進步,雖名”包種”,卻已不復見此包裝,但雋永的名字依舊能引起淡淡的思古悠情。 現時有許多世說新語,將一些以前的事物重作新解,包種茶即被賦以包「中」茶新名,考試喝包中茶,包準考中,信者何妨一試?
南港包種茶現況
南港包種茶最興盛時,栽種面積曾達三百多公頃,後因戰亂及住民大量外流,今僅餘約十五公頃,目前茶園多分佈在舊庄街二段沿線山區。在政府、農會積極輔導下,七十一(1982)年設置成立觀光茶園,增闢產業道路並輔以各項振興茶業活動,已略見成果。茶區栽種茶樹品種以青心烏龍茶為主,通常一年有五次茶期,但因農村採茶人力不足,現茶農多僅採製品質較佳的春茶(四月中旬至五月上旬)、秋茶(八月下旬至九月中旬)、冬茶(十月下旬至十一月中旬)三次茶期。
南港包種茶的特色
.南港包種茶屬半發酵茶
.外觀 / 色澤墨綠鮮麗清淨,條索緊結自然彎曲
.香味 / 滋味甘醇滑潤活性,似花香幽揚無雜味
.茶湯 / 水色明亮清新蜜黃,澄清不混濁無雜質
南港包種茶的沖泡
水溫:約90~95℃
茶具:瓷器、瓷杯,或高溫燒結的陶製品
茶葉用量與泡法:
01 / 小壺茶: 置茶量約為壺之1/3~1/2 沖以100℃開水,第一泡約60秒後倒出,第二泡後每泡可順延15 ~20秒,約可沖泡三至四回。 |
02 / 大桶茶: 以3公克茶葉量對150 c.c比例水量 ,沖泡約5~6分鐘後倒出
|
茶葉生產履歷
南港區農會由於深深瞭解到農產品安全衛生的重要,由95年起籌備規劃導入南港茶葉生產履歷制度,輔導當地茶農配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制定規範開始推展工作,目前有7位茶農申請加入並成立茶葉生產履歷茶葉農事班推動本項工作:
班長:余欽明
書記:余 軟
班員:陳添進、陳添福、陳錦隆、余麗鳳、魏坤源
訂購方式
本會供銷部: 連絡電話 (02) 27836121 分機:23或24
中研供銷部: 連絡電話 (02) 26517599
後山埤供銷部: 連絡電話 (02) 27833249
請親臨各或
製茶農家: 可至舊庄里舊莊街二段沿線製茶農家購買。